尊敬的参会代表:
为落实国家和西安市的防疫政策规定,并确保广大参会代表的健康,经过大会组委会慎重讨论决定,第五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由线下举办调整为线上直播的方式举办。
会议时间为2022年12月18-19日,线下直播平台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航天基地东长安街504号,大会有关安排如下:
12月18日(星期日 上午)
时间 |
开幕式 |
主持人 |
||
9:00~9:05 |
介绍领导及来宾、主要议程 |
宋燕平
|
||
9:05~9:10 |
大会主席致辞 |
|||
9:10~9:30 |
嘉宾讲话 |
|||
9:30~9:35 |
宣读优秀论文获得者名单 |
|||
9:35~9:50 |
线下线上代表合影 |
|||
时间 |
大会报告 |
报告人 |
主持人 |
|
9:50~10:30
|
大会特邀报告:论空间太阳能电站对可展开空间结(机)构的新挑战 |
段宝岩 院士
|
胡海岩
|
|
现场交流 |
||||
10:30~11:00
|
大会特邀报告:卫星海洋遥感中的天线技术 |
张庆君 研究员
|
||
现场交流 |
||||
11:00~11:30
|
大会特邀报告:极大型空间天线结构在轨组装与在轨建造技术 |
马小飞 研究员
|
段宝岩 |
|
现场交流 |
||||
11:30~12:00
|
大会特邀报告:空间柔性可展开结构技术及其应用 |
王治易 研究员
|
||
现场交流 |
||||
12:00~14:00 |
午餐 |
12月18日(星期日 下午)
时间 |
会议内容 |
报告人 |
主持人 |
14:00~14:30 |
大会特邀报告:多模态变体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
段慧玲 教授 |
马小飞 |
现场交流 |
|||
14:30~15:00 |
大会特邀报告:面向空间几何成形的多环过约束柔性机构与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 |
丁希仑 教授 |
|
现场交流 |
|||
15:00~15:30 |
大会特邀报告:空间结构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与计算方法 |
田强 教授 |
|
现场交流 |
|||
15:30~15:40 |
休息 |
||
15:40~16:10 |
大会特邀报告:缠绕肋可展开小天线关键技术及在轨验证 |
吴明儿 教授 |
郭宏伟 |
现场交流 |
|||
16:10~16:40 |
大会特邀报告:关于空间可展开薄膜结构与SMPC可展开桁架研究进展 |
陈务军 教授 |
|
现场交流 |
|||
16:40~17:10 |
大会特邀报告:空间线性展开结构发展与展望 |
李潇 研究员 |
|
现场交流 |
12月19日上午:分会场1(可展开空间结构与机构新技术专题论坛)
主持人:王从思 何柏岩 秘书:黄鹏飞
序号 |
时间 |
报告题目 |
作者单位 |
报告人 |
1 |
8:00~8:20 |
专题特邀报告: 智能软材料可变形结构设计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刘立武 |
2 |
8:20~8:40 |
专题特邀报告:网状反射面天线保形控性研究 |
天津大学 |
何柏岩 |
3 |
8:40~9:00 |
专题特邀报告:星载天线反射器高精度形面主动控制 |
大连理工大学 |
谭述君 |
4 |
9:00~9:20 |
专题特邀报告:基于非对称四棱锥单元的抛物反射面构架可展天线机构 |
燕山大学 |
许允斗 |
5 |
9:20~9:35 |
交流报告:考虑摄动影响的空间碎片轨道监测模型 |
西安理工大学 |
胡伟鹏 |
6 |
9:35~9:50 |
交流报告:基于图论的星载可展开柱面天线三棱柱单元机构构型综合研究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朱佳龙 |
7 |
9:50~10:05 |
交流报告:百米级超弹抛物柱面天线折展机构及动力学行为研究 |
燕山大学 |
杨慧 |
8 |
10:05~10:20 |
交流报告:考虑应力松弛的复合材料可展开结构研究进展 |
四川大学 |
安宁 |
9 |
10:20~10:35 |
交流报告:基于7R-6R双环的可展开火星气动减速器机构设计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陈子杰 |
10 |
10:35~10:50 |
交流报告:用于空间动态捕获的能量势垒可调的双稳态软抓手 |
北京理工大学 |
刘宇航 |
11 |
10:50~11:05 |
交流报告:基于正四棱台Bricard单元的双环可展开天线机构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姚鹏飞 |
12 |
11:05~11:20 |
交流报告:WR-SMPC管结构记忆展开试验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杨天洋 |
13 |
11:20~11:35 |
交流报告: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可展开豆荚杆结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刘政贤 |
14 |
11:35~11:50 |
交流报告:含磁控关节的空间柔性附件低频半主动振动控制 |
上海交通大学 |
忽伟 |
15 |
11:50~12:05 |
交流报告:基于扭转变形胞元的展开结构设计研究 |
同济大学 |
高佳锐 |
16 |
12:05~12:20 |
交流报告:功能面网用碳纳米管纤维及其表面金属化探索研究 |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 |
余惠琴 |
12月19日上午:分会场2(航天器动力学分析及振动控制技术专题论坛)
主持人:田强 金栋平 秘书:张大羽
序号 |
时间 |
报告题目 |
作者单位 |
报告人 |
1 |
8:00~8:20 |
专题特邀报告:三体轨道动力学与控制及在可展开空间结构中的应用 |
北京理工大学 |
乔栋 |
2
|
8:20~8:40 |
专题特邀报告: 空间光电微系统振动抑制与精准定向技术 |
西北工业大学 |
刘磊 |
3 |
8:40~9:00 |
专题特邀报告:航天分布式协作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陈提 |
4 |
9:00~9:20 |
专题特邀报告:张拉索杆反射面动力学建模与形面控制方法研究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唐雅琼 |
5 |
9:20~9:35 |
交流报告:立方星伞状天线展开过程运动误差分析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张树新 |
6 |
9:35~9:50 |
交流报告:基于SE(3)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多辛李代数变分积分子 |
北京理工大学 |
陈菊 |
7 |
9:50~10:05 |
交流报告:构架天线展开冲击实验与动力学分析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赵将 |
8 |
10:05~10:20 |
交流报告:透镜式空间伸展臂双向弯曲收拢力学特性研究 |
国防科技大学 |
厉蒙蒙 |
9 |
10:20~10:35 |
交流报告:摄像机伸展机构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
杨帅 |
10 |
10:35~10:50 |
交流报告:星载Ka波段双干涉SAR天线机构设计与精度分析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王晓凯 |
11 |
10:50~11:05 |
交流报告:基于DRL机器人在轨装配力柔顺操作技能学习 |
西北工业大学 |
武黎明 |
12 |
11:05~11:20 |
交流报告:基于遗传算法的太阳能帆板预应力优化设计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杨铭波 |
13 |
11:20~11:35 |
交流报告:空间细长杆-梁结构热致振动分析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冯雨晴 |
14 |
11:35~11:50 |
交流报告:基于Udwadia-Kalaba方程的折铰式可展机构动力学分析 |
北京邮电大学 |
解志锋 |
15 |
11:50~12:05 |
交流报告:空间结构负电容压电分流无源控制方法及验证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张天亮 |
16 |
12:05~12:20 |
交流报告:大型环形网状可展开天线反射器展开方法研究及工程实现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张恒超 |
12月19日上午:分会场3(超大尺度空间系统及其在轨构建技术专题论坛)
主持人:王鹏飞 蒋建平 秘书: 林坤阳
序号 |
时间 |
报告题目 |
作者单位 |
报告人 |
1 |
8:00~8:20 |
专题特邀报告:超大型航天器结构动力学与行为调控 |
西北工业大学 |
张凯 |
2 |
8:20~8:40 |
专题特邀报告: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动力学分析及验证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史纪鑫 |
3 |
8:40~9:00 |
专题特邀报告:可展开空间结构的微波振动与变形测量 |
上海交通大学 |
熊玉勇 |
4 |
9:00~9:20 |
专题特邀报告: 空间机器人在轨装配技术研究 |
西北工业大学 |
王明明 |
5 |
9:20~9:35 |
交流报告:空间可展开复合材料结构力学特性研究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叶俊杰 |
6 |
9:35~9:50 |
交流报告:国内外在轨构建技术发展与展望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李林 |
7 |
9:50~10:05 |
交流报告:大型翼伞折展及充气展开技术研究 |
东南大学 |
李媛媛 |
8 |
10:05~10:20 |
交流报告:基于PID与模型预测控制的平面气浮仿真器轨迹跟踪实验 |
北京理工大学 |
王帅 |
9 |
10:20~10:35 |
交流报告:大型空间结构在轨平稳组装的轨迹规划方法 |
中山大学 |
江国期 |
10 |
10:35~10:50 |
交流报告:3D打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网状天线反射面电学性能分析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林坤阳 |
11 |
10:50-11:05 |
交流报告:航天器展开机构转动阻尼器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王嘉登 |
12 |
11:05~11:20 |
交流报告:大型环形可展开网面天线分布式驱动方案研究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杨军刚 |
13 |
11:20~11:35 |
交流报告:大型星载平面可展开天线杆系装配调整与锁定可靠性分析 |
西安交通大学 |
吴腾飞 |
14 |
11:35~11:50 |
交流报告:大口径微波光学一体化空间成像载荷设计研究 |
西北工业大学 |
王斐然 |
15 |
11:50~12:05 |
交流报告:网状天线构件重要度预判方法 |
天津大学 |
郑子豪 |
16 |
12:05~12:20 |
交流报告: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大变形平面梁形状感知 |
大连理工大学 |
吴懋琦 |
12月19日上午:分会场4 (大型空间薄膜结构技术专题论坛)
主持人:谭惠丰 蔡建国 秘书:周晓涛
序号 |
时间 |
报告题目 |
作者单位 |
报告人 |
1 |
8:00~8:20 |
专题特邀报告: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痕锥形折纸结构设计与拓展应用 |
东南大学 |
陈耀 |
2 |
8:20~8:40 |
专题特邀报告:薄膜褶皱力学与空间结构应用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王长国 |
3 |
8:40~9:00 |
专题特邀报告:基于折纸型气动人工肌肉的软体机器人研究 |
浙江大学 |
徐彦 |
4 |
9:00~9:20 |
专题特邀报告:太空望远镜桁架超高精度形变摄影测量系统研制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黄桂平 |
5 |
9:20~9:35 |
交流报告:多点张拉薄膜天线力学特性分析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李冰岩 |
6 |
9:35~9:50 |
交流报告:充气式自旋结构在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蔡正政 |
7 |
9:50~10:05 |
交流报告:显式框架下的加筋空间薄膜系统设计 |
大连理工大学 |
王跃 |
8 |
10:05~10:20 |
交流报告:薄膜相控阵天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
李欢笑 |
9 |
10:20~10:35 |
交流报告:基于激光位移计阵列的薄膜结构模态辨识方法 |
上海交通大学 |
张祎贝 |
10 |
10:35~10:50 |
交流报告:空间张拉薄膜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侯帅 |
11 |
10:50~11:05 |
交流报告:星载薄膜阵列天线可展开结构设计与在轨应用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谢超 |
12 |
11:05~11:20 |
交流报告:基于充气薄膜的可展开帆结构设计 |
重庆大学 |
张元勋 |
13 |
11:20~11:35 |
交流报告:大型星载薄膜可展开天线结构设计及仿真 |
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 |
苏醒 |
14 |
11:35~11:50 |
交流报告:基于螺旋壳理论的弹性卷筒展开过程几何轮廓分析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苏周 |
15 |
11:50~12:05 |
交流报告: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空间薄膜展开动力学分析 |
西安交通大学 |
王腾飞 |